高校眼中优秀生源为何都齐向港大靠拢?

  17名“省市状元”今年花落港大,人数为去年的一倍多,香港大学内地招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收获颇丰”的港大今年在京录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北京3名文科头名被港大独揽尤为耐人寻味。这些众多高校眼中熠熠发光的优秀生源为何齐向港大靠拢?立思辰留学360通过了解不同年级港大内地本科生,还原出一幅内地生在港大学习生活的真实画卷,看看香港大学为啥这么“香”。

  准港大生

  先在内地名校学习一年

  讲述人赵云韬,浙江人,即将进入港大工程学院工科电子工程专业学习

  清华委培弥补遗憾

  “通行证和护照照片的底色是白色红色还是蓝色?香港的教室里都有WIFI吧?……”一个港大内地新生自发组织的网络聊天群组不停地发出“吱吱”的聊天提示音,学子们正在兴奋地交流着。作为准港大生,此前他们已在内地高校委培了一年。这个8月,他们就将踏上去港大求学的旅程。赵云韬就是其中一员。

  在赵云韬眼中,读香港大学的优势在过渡期就已体现出来——能同时体验两个名校的学术氛围。赵云韬说,在分配委培学校时,港大可能采取就近原则。不过,如果学生对委培学校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请。赵云韬说,“我当时非常向往清华,据说高考分到了清华线或者加上港大自主招生加分后到了清华线都可以申请去清华”。于是,赵云韬申请调换,港大很快满足了他的请求。赵云韬满意地说,委培制度使很多同学没有选择内地大学的遗憾得以偿还。

  选课灵活释放个性

  比起内地学生的大一生活,委培生普遍感觉他们的freshman做得更轻松。除了专业课之外,他们还学习英语、数学或大学语文等公共课。在选修课的选择上,委培生的自由度要大很多,他们不会为了学分、为了毕业才选读某项课程。赵云韬在清华电子系委培,对他来说,电子系开设的工程制图课程与他在港大所学的工科电子工程专业并无太大关联性,他果断退掉这门课,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课程。相比之下,内地大学的一些学生迫于学分压力,往往放弃了喜欢的课程,选择难度小、给分高的课程。他认为这有点“压抑个性”。在南大委培的王同学也告诉记者,“港大要求委培年修达到委培学校普通本科生学分的80%即可。

  赵云韬特意说,内地同学选择去港大是为了钱,“这是误解”,其实港大的奖学金并不好得,相当一部分同学要负担每年12万港元学费和4万港元生活费。而且港大的奖学金基本会与学费和生活费持平,不会有剩余。他认为,内地学生之所以选择港大,还是看中了港大提供的国际化氛围和视野,以及出国交换交流的机会。

  大一学生

  适应港大生活是道槛儿

  讲述人黄京,四川人,2010年进入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

  汤云帆,北京人,2010年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

  评价全面不只学习

  “学习、上庄(参加社团)、住HALL(住宿舍)、拍拖、partytime,这是香港大学的传统,大学里要做的5件事。”四川姑娘黄京细声慢语地说,她觉得港大机会多,选择多。黄京2009年在北大委培,在她的印象中,北大图书馆6点半开门,还没到时间,就有很多学生在门口排大队了。“身边的同学都认为学习很重要。”她说,港大的评价标准不单一,不仅仅看学习能力,也注重思想的方向。“北大学术氛围浓厚,而港大学术、就业和社交的氛围都很浓厚。在港大,想做学问的同学可以用功提高成绩,想就业的可以多参加实习、做兼职,不在乎将来找工作的也可以多参加活动,体验形形色色的生活。”黄京上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教普通话,“香港人很多想要学普通话,这种兼职不用太动脑筋,赚得也不少,时薪150元-200元。”她说,下学期可能着重在专业领域开展实习。

  生活费高出国容易

  在汤云帆看来,“港大是成本、风险和预期收益都很高的地方。”汤云帆举了个例子证明香港的生活成本之高,2009年他在清华委培,“当时两个菜拼在一起再加二两米饭4.5元,三两米饭4.7元。港大校内餐厅对学生有补助,套餐是原价的七成左右。即便这样,两个菜加上米饭和饮料的套餐也要20元左右。”

  而风险则在于,并不是所有内地生到了港大都能迅速适应,汤云帆说,尽管港大开设有广东话课,但仍有少数内地生遇到语言障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自由度高的学习方式也会使一些学生不舒服。“内地高校刻苦学习的气氛很浓,学校也会安排一些强制性的实习和项目。在香港这个多元化、不完全以学习为重的环境里,压力和动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汤云帆觉得他更适应港大的方式,因为“自己设定路线会更有效率。新环境对我们自立能力的锻炼能够支持我们承担这个风险。”

  谈起预期收益,汤云帆略带兴奋地说,2012年春天他极有可能去加州大学做交换生。“在港大,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参加海外交换项目,去国外一些大学学习半个学期至一年。只要学生努力争取,并非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分数线,就能获得这个机会。清华的经管学院也有一个类似的交换项目,但仅针对国际班的同学而言,不是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

  大二学生

  享受国际化学术资源

  讲述人Sarah,北京人,2009年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

  交往广泛自由自治

  与Sarah见面是在一家快餐厅。Sarah戴着眼镜,打扮素净。说起在香港大学这两年的生活,Sarah的感触是:融入集体和同学交往对于内地生来说很重要。

  Sarah提醒,港大并不是很舒服的地方,你需要做的是接受挑战并适应它。“比如住HALL(舍堂,内地称宿舍)。甚至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文化。住HALL的学生自治能力很强,自己选楼长,组织活动,跟内地宿舍完全不一样。不能适应HALL文化的内地生可以向舍监申请换楼层,如果仍然不能参与到集体中,可能会被‘踢走’(退宿),学校后勤将帮忙找房子。”Sarah说,自己之前是很“较真儿”的人,在港大两年,她开始对一些事情“放得下”,从中也找到了轻松和快乐。

  资源丰富学术严谨

  高二那年,Sarah专程去香港考察各大学,最终优中择优立志报考港大。终于,她如愿被录取,并被免去3年共30万港元的学费。“从那时起我就感觉到,港大喜欢刻苦学习,能坐得住的、看得进去书的学生。”港大为学术型学生提供的资源也让Sarah非常满意。“港大的图书馆最棒!”Sarah由衷感叹,她2008年曾在北大委培,上学期还到台湾交换学习,就她所接触到的图书馆来讲,港大图书馆的在目册数最多、借阅权限最宽泛、外文文献和在线资源最丰富。“别看它小,但是书的种类非常丰富。”

  “港大的学术系统非常严格规范。写论文时,教授会反复强调论文的格式和不能抄袭的纪律,引用某观点时一定得找到源头。”Sarah称,自己所在的社会科学学院课程少,但作业多。“我们一学期六门课,每门课有考试、3000字到5000字的大论文、1500字的小论文。考试论文交替而至,三五天就要交一次作业,基本没有空闲。”Sarah很推崇港大的导修课。“必修大课每周教授给200个学生上2小时的课,然后学生被分成10组,助教为每组上1小时的导修课,导修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大家可以把学到的、思考的东西讲出来、讨论。”Sarah说,这是很好的制度,但在内地大学中显得有点奢侈。

  出国考察奖金不少

  这些天,Sarah将利用暑假将去日本考察学习,学校会为她提供6000港元的食宿费。“我兼修的美术史每年有旅行奖金,我之前学习了亚洲建筑史,在假期里计划去日本参观古建筑。列明计划、说明学术目的,多数都可以申请到资金。这在内地大学可能是争抢的机会,而在港大非常普遍,只要学生注意争取,很容易获得去国外交流的机会。港大的国际化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Sarah目前非常乐观,她说自己比来港第一年更加适应与喜欢港大。她准备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对港大能为她提供国际化的学术资源也很有信心。

  毕业生

  留港就业忙并充实着

  讲述人李清扬,浙江人,2008年进入港大经管学院

  熊皓桃,贵州人,2008年进入港大社会科学学院

  在香港工作的忙碌从采访对象的生活状态中可见一斑,2007年浙江省理科状元李清扬今年从港大毕业,并在香港就业。她在一天夜里近12点用繁体字回复了记者的采访邮件,她表示当初选择香港大学不后悔,“学术方面觉得北大和港大差距不大,各有所长;但是生活环境方面,她觉得在香港生活三年各方面的眼界都开阔了不少,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在就业方面,李清扬觉得和内地相比,香港的就业选择面比较窄,大部分内地生从事金融相关行业。“但是留港工作概率比较大,回内地找工作也不算困难。”来自贵州的熊皓桃同样顺利留港工作,只能在晚上八九点和记者聊几句的她称,今年从港大毕业后,她的通行证自动续签一年,在这一年中,她享受的待遇和永久居民一样。这也被她看作读港大的优势之一。“

  另外,港大有在国际上很有地位的教授,他们的推荐信可能会很有用。此外,有些院系会和公司有联系,每学期会有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全职工作一个学期,晚毕业半年。“这些都很自由。”

  ■说法

  教育学者:

  内地高校应深思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虽然“状元”并不就是最佳生源的代名词,但如此多的内地“状元”选择港校,值得正在“纷抢生源”的内地高校深思。他告诉记者,目前内地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缺乏办学自主权”导致教学质量下滑。高校内存在教学评估造假、精品课程流于形式的问题,一些教授受制于论文和课题指标,精力没有放在教学上。

  另外,内地高校课程存在专业课课程老化,必修课设置不合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此外,他认为大学招来优质生源之后,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培养,而不是只为了获得一时的招生政绩。

  港大内地招生办:

  内地本科生超4成留港

  问起内地优秀学子所表现出的特质,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招生主任马纳告诉记者,内地学生勤奋好学,学科基础扎实,与香港学生灵活多变,互动能力强的优势正好互相影响,互补长短。“港大招收内地学生的目的就是希望把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下,为学生与学校带来好处。”他表示,内地学生创造了一个沟通两地文化的平台,让两地未来的领袖有机会相识相知。

  在马纳提供的近两年内地本科生就业去向图表上,记者看到,每年超过40%的内地毕业生选择留港,回内地工作约为3%-10%。

  港大校长:

  招内地生靠的不是奖金

  日前,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抢状元”一说回应称,他并不认为成绩好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如果考试成绩好,那非常好,但如果考试成绩不太好的,也可以是好学生。因为招生的整个时间比较短,要快速决定招哪些学生,只能依靠成绩,成绩好的学生里面有状元,但我们并没有真的去抢状元。”徐立之同时否认了港大靠奖学金来招揽人才一说,他强调,港大招生是与学生“互相选择”的结果,例如通过面试环节让学生了解港大教学风格。

  ■新闻背景

  北上广学生

  更青睐港大

  香港大学7月下旬发布通告,称该校已完成2011-2012年度内地本科生收生程序,今年录取的内地新生共有291名,包括17名“省市状元”,其中北京3人。

  近几年来,北上广基本位于港大内地招生人数的前三名,这三座一线城市的学生似乎更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据报道,从港大2008年的录取结果看,“录取状元”是上海,共录取考生43个;“录取榜眼”是广东,共录取考生41个;“录取探花”是北京,共录取考生29个。2009年,港大在广东和北京分别录取了超过40名考生。2010年,港大共录取了近300名内地考生,广东考生的录取比例最高,共有60名考生入读港大。上海有近50名考生确定入读。

  2011年港大共收到10362份内地学生的入学申请,其中来自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申请占了多数,各有千余份。港大2011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300人左右,北京40名高分考生选择了港大。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一直稳定地提供优秀生源。

  ■名词解释

  港大委培制

  委培是港大为内地生独创的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内地生先适应一下大学生活和大学课程,以防直接入港带来的课程跨度等障碍,同时也为了平衡港大三年学制。按照委培制度,港大录取的内地考生需在进入港大学习的前一年,分别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内地高校委培。

  从2012年起,香港推行四年本科制。舆论猜测,如此一来,港大录取的内地学生第一年将不会在内地高校委培。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招生主任马纳表示,明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的详细安排将于年底公布,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会为内地生提供文化适应调整课程。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高校眼中优秀生源为何都齐向港大靠拢?]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8-09-04 21:41:26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院校名称:香港大学
  •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 建校时间:1912年
  • 世界排名:26
  • 学生人数:30000人
  • 院校地址:香港薄扶林
  • 中文介绍:http://school.liuxue360.com/hk/hku/
  •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 “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综合性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校训为 “明德格物” ,对应拉...…[详细介绍]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求学资讯

    求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求学费用

    求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