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升学政策大变革!“本地生” 身份界定规则迎新调整

  香港政府近期对公立专上课程的学费资助资格做出了重要调整。按照新规定,自2027/28学年(相关申请将于2026年10月启动)开始,若想按本地生标准享受每年约4.2万港币的政府补贴低学费,仅仅持有“香港身份”已不再满足条件,学生还需在香港有足够时长的实际居住经历。此次政策变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宝贵的教育资源能真正用在那些切实扎根香港、主动融入本地生活的学生身上。

  改革背景

  在以往的政策体系中,学生若能在18岁之前首次取得“受养人签证”——比如父母通过优才、高才通等人才计划到港,子女作为受养人获得的签证——就会被视作“本地生”,凭借这一身份,可申请政府资助的大学学位,同时享受较低的学费标准。

  不过,近年来随着优才、高才通等人才计划的申请量与获批数量大幅增加,政府留意到一个情况:部分学生虽已被认定为“本地生”,但实际上长期在内地或其他地区生活、学习,并未在香港持续居住。

  这些学生凭借“本地生”身份抢占学位名额,既占用了真正在港学习学生的入学机会,也造成了公共财政资源(公帑)的不合理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香港政府推出新政,旨在精准区分“真在港生活”与“仅借身份”的学生,让公帑得到合理运用。

  新政要点

  新政将申请人清晰划分为两大类,他们将享受截然不同的学费待遇:

  第I类:获政府资助学费

  约4.2万港币/年。这类学生必须满足特定的身份和居住要求。在身份方面,需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单程证持有者,或者在18岁前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的人士。而居住要求则是新政的关键变化点:在计划修读的课程开始前,必须在香港连续居住满两年。

  不过,考虑到政策调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对于2017/18学年(申请于2016年10月开始),居住要求放宽为1年。从2018/19学年开始,将严格执行2年的居住要求。

  第II类:不获资助学费

  约14-20万港币/年,与非本地生看齐。这类人群无法享受学费补贴,需按照院校制定的“非本地生”水平缴纳学费,这一费用通常比本地生学费高出数倍。比如,香港大学本地生学费约4.2万/年,非本地生则约20万/年。属于这一类别的主要包括:

  持有“受养人签证”但未住满规定年限的人士(即便在18岁前获批但居住时长不足)。

  持有工作签证/进入许可的人士。

  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高才通”等各项人才计划获得签证/进入许可的人士及其受养人(即便受养人签证是18岁前获批)。

  其他典型的“非本地学生”,例如持学生签证者、在“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下签证者,以及首次获批受养人签证时已满18岁或以上的人士。

  简单总结,涵盖五类人群:未住满年限的受养人;工作签证/受养人签证(18岁后首次获批);优才/高才通等人才计划签证持有者;纯留学生(持学生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签证持有者。

  居住证明

  要满足新政关键的“居住要求”,申请人需提供以下两类证明之一:

  在港全日制就读证明

  申请人需要提供材料,证明在“课程开始前一年的5月31日”这一时间点之前的两年里,自己是香港正规学校(像中学、预科这类)的全日制学生。举个例子,要是申请的是2027年9月开课的课程,那么“课程开始前一年的5月31日”就是2027年5月31日,这种情况下,就得能证明在2025年5月31日到2027年5月31日这段时间内,自己一直在香港的全日制学校读书。

  出入境记录证明(≤90天/年)

  若申请人没法提供上述的就读证明(比如在该时间段内没在香港的学校就读),就需要向香港入境处支付费用,申请包含这两年时间的出入境记录证明。而且这份记录得清楚表明:这两年里,每一年离开香港的总天数都不能超过90天。还是以申请2027年9月入学为例,就要能证明在2025年5月31日至2027年5月31这段期间,2025年离开香港的天数≤90天,2026年离开香港的天数也≤90天。

  时间规划

  01目标2017/18学年(2027年9月入学)的家庭

  居住要求仅需1年。这意味着最晚要在2016年9月前(即入学前一年)实际抵达香港居住,并着手积累居住证明。保留租房合同、水电费单、银行账单、学校就读证明等文件至关重要。

  02目标2018/19学年(2028年9月入学)及之后的家庭

  居住要求严格执行2年。必须提前至少两年,即最晚在2026年9月前,开始在香港实际居住,并确保满足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的要求。

  连带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次政策修订并非仅针对学费资助这一项。凡是以“本地学生”定义为申请依据的政府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各类政府资助计划——比如“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本地研究生学费豁免计划”“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为修读香港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提供的免入息审查资助计划”等——其资格标准及相关安排,都会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致性与公平性。

  相关提醒

  这项政策细节虽多,但核心其实离不开“身份认定、居住时长、证明材料”这三点。只要在其中任何一点上出现疏漏,孩子就可能被归为“第II类”学生,学费会从每年四万多港币猛涨到二十万左右。要是按四年本科来算,学费差额甚至可能达到64万港币!

  如果是通过优才、高才通、专才等人才计划到香港,或者持有受养人签证,且打算让孩子日后申请香港公立大学的政府资助学位,那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01立即核对身份:

  确认孩子首次获批受养人签证时是否未满18岁。

  02精确计算居住:

  依据目标入学年份,倒推需要满足的居住年限(1年或2年),并仔细计算(或向入境处查询)过去及未来的离港天数是否合规(每年≤90天)。

  03系统保留证据:

  从当下起,务必妥善保存所有能证明在港居住的文件(住址证明、在读证明、重要生活记录等)。如需出入境记录证明,提前了解申请流程。

  04提前规划生活:

  确保居住规划与孩子的学业目标紧密衔接,满足关键的居住时间窗口。

  由于这项政策刚刚推出,具体的执行细则或许还需要官方进一步说明。但其中的核心要求,也就是身份条件与两年居住时长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时间安排,已经是比较明确的了。为了防止因为对政策信息理解有误,或者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而失去申请资助的资格,进而要承担高额学费,建议相关家庭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香港宝贵的教育资源,将优先且切实地惠及那些真正在香港生活、学习、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人。这项改革并非限制人才流入,而是引导通过人才计划来港的家庭更深入地融入本地社会,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有效。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中国香港升学政策大变革!“本地生” 身份界定规则迎新调整] 文章生成时间为:2025-08-19 18:21:56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求学资讯

    求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求学费用

    求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