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等专业热度飙升,商科由此退居“老二”。其中,曾红极一时的商业分析(BA)在港硕申请中的热度明显下滑,而管理学却逆势上扬,这“一降一升”的现象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逻辑与趋势?
昔日顶流BA(港硕):热度降温,并非“跌落神坛”
商业分析(BA)曾是港硕商科申请中的“香饽饽”,申请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含金量高,热度一度超越金融。但近两年,其光环逐渐褪去。据相关数据显示,23Fall港硕BA在整个商科申请量中的占比约为30%,到24Fall已降至24%,降温趋势十分明显。
BA遇冷的核心原因
港硕BA申请热度下降,主要源于就业市场的变化与“风口效应”的消退。随着大量学生涌入,BA岗位逐渐趋于饱和,加之整体就业市场处于低谷期,岗位竞争愈发激烈,让不少学生对其望而却步。
但需要明确的是,港硕BA并非“一文不值”。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企业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而BA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将数据转化为商业决策的动力——单纯的数据毫无意义,唯有通过分析赋能商业,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港硕BA的“冷静期”更多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而非专业本身的衰退。
适合与不适合申请港硕BA的人群
港硕BA的“底色是商科”,其课程设置兼顾数据分析与商业逻辑,适合特定需求的学生:
适合申请港硕BA的人群:纯商科或文科背景,希望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以增强竞争力;理工科背景,对商业感兴趣,想将技术与商业结合;目标申请STEM项目以获得更长留港时间,或计划留港工作。
不适合申请港硕BA的人群:统计学或已有较强技术背景、但对商业不感兴趣,希望深入学习技术;对数据分析毫无兴趣(BA核心是数据分析与商业决策);目标是成为“码农”(BA的技术课程较基础,无法满足深度需求)。
港硕管理学异军突起:包容与多元成就“潜力股”
与港硕BA的降温不同,港硕管理学申请量持续攀升。23Fall港硕管理学在商科申请中的占比为18%,24Fall已升至22%,与BA仅差2个百分点,成为港硕商科申请的“潜力股”。其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由专业特性与市场需求共同决定。
港硕管理学“走红”的三大优势
受众广泛,兼容并蓄
港硕管理学对本科背景的包容性极强,无论是商科、文社科还是理工科学生,都能找到适配的申请方向。对于非商科背景想转申港硕商科的学生,部分学校的管理学项目明确偏好人文社科或理工科背景,为其补充商业知识;
图源:曼大官网
对于商科背景学生,也有院校开设仅接受商科本科的管理学项目,实现“双向适配”。
图源:港科官网
例如,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若想向管理岗晋升,单纯的技术知识远远不够,而港硕管理学(或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能补充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统筹等能力,助力职业升级。
就业多元,市场青睐
港硕管理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极广,涵盖咨询公司、金融服务、科技企业、零售业、媒体娱乐及非盈利组织等领域,岗位包括金融、会计、咨询、数据分析、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筹物流等。这种“多方向适配”的特性,使其在就业市场中更具韧性。
门槛适中,稳妥之选
相较于港硕中竞争激烈的金融、会计、经济学等专业,管理学的申请门槛相对较低,成为许多学生的“保底”或“冲刺顶尖院校”的备选。尤其是目标为港校名校的学生,混申管理学能提高录取概率。
25Fall港硕管理学申请:热门项目与录取画像
港校的管理学项目因其国际化优势与就业认可度,成为众多学生的首选。25Fall申请中,多个港硕管理学项目热度飙升,录取竞争也随之加剧。
香港大学:新兴与交叉项目齐发力
全球管理学(MasterofGlobalManagement)
该项目2020年首届招生,如今已成为港硕商科的“兵家必争之地”,申请人数涨幅近400%,与港大金融项目持平。录取标准较高,以985/211背景为主,平均GPA3.7,雅思均分7+,50%的申请者提交了GRE/GMAT。
25Fall部分录取案例:985广告学(均分87,雅思7,2段实习)、语言类211小语种(GPA3.9+,雅思7,GRE325+,4段实习)、港本商科(GPA3.1+,雅思6.5,3段实习)。
气候治理与风险管理(MasterofClimateGovernanceandRiskManagement)
这是港大商学院与气候与碳中和研究所合作的交叉项目,聚焦ESG(环境、社会、治理)领域。录取背景包括中上985、211及中外合办,平均GPA约3.8,但也有GPA3.3+或77+的学生凭借对口实习(至少1段ESG相关)和丰富经历(如大创、论文)被录取。雅思均分6.5,目前无强制GRE/GMAT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跨专业友好的MiM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的管理学硕士(MScinManagement)2017年开设,面向缺乏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或职场新人,以跨专业友好著称。录取专业涵盖翻译、小语种等,对985/211背景较友好,平均GPA3.5,雅思均分7+。
25Fall部分录取案例:985小语种(均分87,雅思7.5,1段交换+3段实习)、211日语(GPA3.7+,雅思7,2段实习)、港中深会计(GPA3.0+,雅思8,3段实习)。
理性选择港硕商科,警惕“过热”风险
港硕商科专业的“新旧交替”,本质是市场需求与学生偏好的动态平衡。BA的降温是回归理性,而非终结;管理学的崛起则得益于其包容与多元,契合了当下学生对“灵活就业”与“跨专业发展”的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港硕管理学申请人数激增可能导致竞争加剧——若港校招生名额稳定,录取率或许会随之下降。因此,无论选择港硕BA还是管理学,都需结合自身背景、兴趣与职业目标,避免盲目跟风。在港硕申请中,“适合自己”永远比“追逐热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