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费:专业不同,差距能有“一倍多”
香港硕士的学费并无统一标准,专业是影响费用的核心因素,热门商科与普通文理科的学费能拉开明显差距。提前了解目标专业的费用范围,能让升学规划更稳妥。
1.商科:“热门专业”学费居首
商科是香港升学的“抢手领域”,学费也常年站在“第一梯队”。参考2025年港校的费用情况(2026年大概率会有小幅浮动,但整体趋势相近),港三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热门商科专业费用尤为突出:香港大学的金融学、金融技术硕士等,一年学费约46.2万港币;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专业稍低,也需39.8万港币/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学费约45万港币/年,即便是相对“平价”的房地产理学硕士,一年也得30万港币。香港科技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学费约44.88万港币/年,经济学32万港币/年,信息系统管理学33.6万港币/年。
就算是排名稍靠后的院校,商科费用也不低。比如香港岭南大学,其金融学、会计学硕士的学费也达到了30万港币/年。整体来看,商科硕士学费多在25-45万港币/年,几乎是其他专业的两倍。
2.理工科:费用“中等偏上”,部分专业因资源加价
理工科专业学费比商科低不少,多数专业一年学费在15-20万港币。不过部分需要用到实验室、特殊设备的专业,费用会略高一些。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的分析化学硕士,一年学费16万港币;航空工程硕士因涉及实践资源,学费约18.83万港币/年。
以理工科为强项的香港理工大学,部分特色专业费用也有差异:生物医学工程硕士22.5万港币/年,工业物流硕士25.5万港币/年,虽比普通理工科稍高,但仍远低于商科。
3.社科学院:整体“性价比适中”,有低价好选择
社科学院的学费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多数专业一年学费在19-20万港币,也有不少“性价比之选”。比如香港教育大学的教学硕士,一年学费14.54万港币;香港岭南大学的国际事务硕士,学费仅13万港币/年,对预算有限的升学党来说很友好。
总结来看,港校硕士学费的“基本盘”在13-20万港币/年(非商科),商科则需25-45万港币/年,选专业时一定要提前查目标院校的官方学费公示(每年会更新)。
二、生活费:租房是“大头”,消费习惯影响差距
香港的生活费与内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整体相近,但租房成本明显更高,具体开支多少,和居住选择、日常消费习惯直接挂钩。按一年(12个月)计算,我们可以拆成这几部分估算:
1.住宿费:“校内外”差异大,合租更划算
香港一年制硕士大多没有校内宿舍配额,多数升学学生需要自行租房,费用因房型、地段差很多:
校内宿舍(少量院校会提供,需申请):多为2-6人房,每月租金1500-2000港币,基本配备空调、公共厨房等设施,性价比很高,但申请竞争激烈。
校外租房:单间每月6000-12000港币(地段是关键——靠近市中心、学校的房源更贵,比如香港大学附近的单间,每月可能要8000-12000港币;离学校稍远、交通便利的区域,6000-8000港币能找到不错的单间)。合租是更常见的选择,学校附近的合租房间,每月4000-8000港币,不过要另算杂费:网络约45港币/月,水电煤气200-400港币/月。
按“合租4000港币/月”算,一年住宿费约5.4万港币(含杂费)。
2.伙食费:校园消费“性价比高”,外出聚餐需加价
香港餐饮选择多,想省钱的话,校园食堂、连锁快餐(如美心、大家乐)是不错的选择:早餐15-25港币,午餐25港币左右,晚餐40港币左右,一天下来约100港币,每月3000港币基本够吃。若偶尔和同学外出聚餐(一次人均100-200港币),每月伙食费约3500-4000港币,一年下来4.2-4.8万港币。
如果习惯自己做饭,去超市采购食材(香港超市常有促销,蔬菜、肉类价格和内地一线城市相近),每月伙食费能降到2500-3000港币,一年3-3.6万港币,更省成本。
3.交通费:“八达通+学生折扣”能省不少
香港交通发达,地铁、巴士覆盖广,“八达通”是必备工具,升学学生还能申请“学生八达通”,坐地铁有折扣。若住在学校附近,日常通勤成本很低:每日地铁费10-15港币,巴士费6港币/趟,每月约200-300港币,一年下来2400-3600港币。
如果需要跨区通勤(比如从新界到港岛),每月交通费可能涨到400-500港币,一年4800-6000港币,但整体仍在可接受范围。
4.其他杂费:零碎开销别忽略
日常还有些“零碎钱”:理发(女生约150-300港币/次,男生约100-200港币/次)、健身(学校健身房月卡约200-300港币,校外稍贵)、零食、购物、同学间社交(如看电影、喝奶茶)等,每月约800港币,一年9600港币。
三、总费用汇总:非商科约30万+,商科大概率超40万
按“非商科”标准算:学费20万港币(取中间值)+住宿费5.4万港币+伙食费4.2万港币+交通费2400港币+其他杂费9600港币,一年总费用约30.76万港币。
若选商科专业,按“学费35万港币”(取中间值)算,总费用则为35万+5.4万+4.2万+0.24万+0.96万=45.8万港币,若选的是港三大的热门商科(学费45万+),总费用会轻松超过50万港币。
当然,这只是“中间值估算”——如果能租到更便宜的房源(比如离学校远一点但交通方便的合租)、日常节省开支,非商科一年28-30万港币也能覆盖;若消费偏宽松(如独居单间、频繁外出聚餐),非商科可能要32-35万港币,商科则可能突破60万港币,具体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四、延伸:除了“花钱”,这些“省钱&赚钱”方式也该知道
升学费用虽不低,但香港也有不少“节流+开源”的办法,能减轻经济压力。
1.奖学金:别错过“港校自带奖学金”
香港部分院校会为硕士学生提供奖学金,虽不像本科、博士那么多,但也有机会申请。比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部分商科专业,会给“学术成绩优异、背景突出”的升学学生发放“merit-based奖学金”,金额从几万港币到覆盖半额学费不等;理工科专业因需要科研助手,部分导师会提供“助教奖学金”(每月几千港币,需承担助教工作)。
申请时可以多留意目标专业的“奖学金页面”,提交申请时同步准备奖学金材料(如学术成绩单、获奖证明),别等拿到offer再申请——很多奖学金“先到先得”。
2.兼职:合规兼职能赚“零花钱”
香港允许全日制硕士学生兼职,但有规定:每周工作不能超过20小时(假期无限制)。校内兼职很推荐,比如图书馆管理员、系里的行政助理,时薪约50-80港币,每周做10小时,每月能赚2000-3200港币,够覆盖伙食费。
校外兼职也有选择,比如家教(教内地学生中文、数学,或教本地学生普通话,时薪100-200港币)、商场导购(时薪60-100港币),但要注意:别找“无牌中介”的兼职,避免被骗;且不能影响学业——一年制硕士课程紧凑,兼职别占用太多学习时间。
3.汇率:换汇时机“巧把握”
港币与人民币挂钩,但汇率会有小幅波动(比如1港币兑换0.8-0.9人民币)。换汇时可以多关注汇率走势,在汇率较低时分批兑换(比如先换半年的生活费,剩下的等汇率合适再换),能省几百到几千人民币。另外,在香港用内地银行卡取现会收手续费,建议办一张香港本地银行卡(如中银香港、汇丰银行),家长从内地转账过来更方便,手续费也更低。
总之,2026年到香港升读硕士,费用核心看“专业+居住”,提前做好预算规划,再结合奖学金、兼职等方式,能让升学更“从容”。如果还没确定专业,不妨先把“学费范围”纳入选专业的参考因素——毕竟,“读得值”的前提,也包括“花得合理”呀。Living exp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