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自1950年创立以来,已成长为亚洲历史最悠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教育机构之一。
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港大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位列全球第13位,亚洲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这座孕育了无数建筑界翘楚的学院,不仅有着悠久历史,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成为连接东西方建筑文化的桥梁。
学术卓越:雄踞亚洲的建筑教育高地
港大建筑学院凭借其全面的学科设置和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在全球建筑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房地产及建设系三个系,以及景观建筑学部,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学科体系。
学院的建筑学硕士学位获得中国大陆、香港、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认可,为毕业生开拓了国际化职业发展道路。
港大建筑系於1950年创立。1961年,港大建筑学士学位首次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专业认可。
这一认可奠定了学院在国际建筑教育领域的地位。
课程特色: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模式
港大建筑学院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强调设计思维与批判性实践的结合。
课程以设计工作室为核心,采取“测量工作室”的教学方式,以真实案例为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以及解决房地产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建筑系学生必须修读建筑、经济、金融、工程管理和法律等核心课程。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
近年来,社会对于兼具金融和经济知识的测量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为应对这一趋势,港大建筑学系与经济和金融学院合作,为修读理学士(测量学)课程的学生提供获得主修/副修经济或金融专业的机会。
研究创新:前沿科技与建筑的融合
港大建筑学院在科研领域同样表现卓越,特别是在建筑信息建模(BIM)和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
学院的iLab研究团队在薛帆博士领导下,开发的“楼宇建筑三维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在2023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大会的竞赛中,从全球顶尖大学中脱颖而出,赢得一金一银两项大奖。
iLab团队还在2021年度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国际大奖赛的专业研究类别中胜出,其获奖项目“OpenBIM: Opening the gate for BIM and blockchain integration (OBBi)”创新性地整合了建筑信息建模与区块链技术。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为建筑行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BIM现已是价值数十亿元计的全球产业,到2026年香港所有逾三亿港元的私营建筑工程将强制使用BIM。
校园资源:支持创新的学习环境
港大建筑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设施和丰富的资源。
学院大楼内设有24小时开放的设计工作室、模型室配备有多台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还有专门的木工区和混凝土浇筑空间。
港大学生分享道:“工作室空间大,24小时使用,模型室可以cnc,lazer cut机器七台,还有很多木构,有专门的3d打印机器十几台和做混凝土浇筑的房间。”
建筑图书馆藏书丰富,借书政策宽松,学生可借阅30本书,借期长达6个月。
智华馆和图书馆24小时开放,拥有超大海景,配备各种沙发和打印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环境。
就业前景: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港大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力。
近年来,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纪录一直在香港本地的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就业率接近100%。
部分毕业生被世界级名校如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录取攻读研究生课程。
港大建筑学院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多元,除了成为注册建筑师外,还可从事城市设计、景观建筑、房地产开发、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也趋向在设计专业上探索不同领域的发展。
港大建筑学院的那些设计工作室里,总有着不眠的灯光。模型切割机的声音低沉嗡鸣,与海风拍打港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每年秋天,又有新生从港岛线香港大学站走出,带着对建筑的憧憬步入这所立体校园。他们将在红墙钟楼间,在莲池智华馆里,书写属于自己的建筑故事。
正如一位港大毕业生所说:“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世界有多种样本,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衔接港大建筑梦:通过天津立思辰留学高效申请
若你也向往在维港畔操控机械臂、在唐楼间探索设计哲学,想要叩开港大建筑学院的大门,不妨选择通过天津立思辰留学开启申请之路。作为深耕留学服务多年的专业机构,天津立思辰留学拥有熟悉港校建筑专业申请逻辑的顾问团队,能从作品集优化、文书撰写(突出实践经历与技术能力适配性)、网申流程把控到面试辅导提供全流程支持,帮助申请者精准匹配港大建筑学院的招生偏好,让“筑梦港大”的目标更高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