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岛薄扶林的香港大学校园内,坐落着香港历史上第一所法学院,也是亚洲最负盛名的法律教育机构之一——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自1969年成立以来,这所学院不仅培养了香港首批本土培育的律师,更成为了香港法律专业人才的摇篮,其校友遍布司法、政治、商界和传媒各个领域。
历史传承
港大法学院的前身是1969年在社会科学学院内成立的法律部,随后在1978年成为具有自主研究委员会的法学院,1984年7月1日正式升格为法律学院。
从最初的法律部到如今国际知名的法学院,港大法学院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历程。
该学院的首届法学本科毕业生于1972年毕业,并于次年完成P.C.LL.课程后,成为香港首批本土培育的律师。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香港法律教育的新纪元,也为香港法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术实力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大学的法律与法律研究专业位列全球第15位,亚洲第二,展现出强大的学术实力和国际声誉。
港大法学院在多個学术领域闻名于世界法学界,尤以人权法、中国法、商业金融法、贪污研究等领域尤为显著。
学院拥有约70位全职教学人员,约1500名学生,设有2个学系——法学系和法律专业学系,以及4个研究中心。
课程体系
港大法学院提供了全面而多元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院开设四年制法学士课程、三年制双学位课程,两年制法律博士课程,以及一年制专业法律证书课程。
法学硕士课程则涵盖多个专业方向,包括普通法、仲裁与调解、企业与金融法、中国法、技术与知识产权法、合规与监管法以及人权法等。
其中,普通法硕士专为非普通法管辖区的法学背景学生设计,特别是中国大陆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在香港和其他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执业的专业知识。
教学特色
港大法学院的教学特色在于其国际化的视角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
鉴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一国两制”的背景,学院在普通法和比较法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了众多国际知名的法律学者,如孔杰荣、马俊立、韦利文及陈弘毅教授等均曾执教或现正执教于港大法律学院。
这种多元化的师资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
就业前景
港大法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大约60%的法学硕士毕业生选择回流大陆发展。
毕业生的典型职业路径包括:进入红圈所或精品所的跨境业务团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检察院或政府法务部门;以及任职于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的合规部门。
特别是企业与金融法方向的毕业生,常参与IPO、跨境并购项目,部分学生甚至进入高盛、瑞银等投资银行的法务岗位。
而仲裁与调解方向的校友则多任职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或大型工程企业的争议解决部门。
港大法学院毕业生中,有的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律师,有的跻身司法机构成为法官,还有的活跃于政界、商界和传媒领域,成为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
站在香港法律教育的前沿,港大法学院不仅是香港法律体系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内地与全球普通法体系的重要桥梁。
它继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专业人才,在香港这个充满活力的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